促进基础设施由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 ——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

来源: 经济日报  发布时间:2025-04-11

4月8日,财政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通知,部署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明确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,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,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,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,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,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自2024年起,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,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。统计显示,2024年首批支持15个城市,重点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,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30亿元,支持地下管网更新改造、污水管网“厂网一体”建设改造、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、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。

“实施城市更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支持城市更新是财政投资尤其是中央财政关注的重点,也是发力的主要方向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。

对于2025年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,财政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,通过竞争性选拔,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、积极性高、特色突出的城市,在城市层面探索整合各类资源,探索建立资金、用地、金融等各类要素保障机制,形成工作合力。中央财政对入围城市给予定额补助。入围城市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,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,完善法规制度、规划标准、投融资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,探索城市更新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。

按照通知规定,2025年,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,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,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、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。每省(区、市)可推荐1个城市参评。

对于资金支持方向,通知明确,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。其中,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包括城市供排水、燃气、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经济集约型综合管廊建设;城市生活污水处理“厂网一体”、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等;生活垃圾分类处理、建筑垃圾治理、综合杆箱、危旧桥梁、机械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;历史文化街区、老旧小区、口袋公园、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。城市更新机制建设包括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、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、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。

“城市更新的重点样板项目向地下管网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等制约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发力,并注重文化、旅游、餐饮、休闲娱乐等消费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,将为内需潜力释放提供坚实支撑。”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。

何代欣认为,城市更新将是未来政府投资,尤其是中央财政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,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也是财政为民、发展为民的集中体现。

两部门要求,各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、因城施策的原则,突出本次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,聚焦城市老城区,集中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,形成样板片区。同时,与现有支持政策做好统筹衔接,具体项目上不得重复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车购税资金、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其他渠道中央资金。

“在资金筹集上,注重财政与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,鼓励社会资本进入,最大程度发挥好财政资金带动效能。同时,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,实现建设、运营与维护的动态更新和长效运行。”白彦锋说。



版权与免责声明
【1】本网站凡注明“学会秘书处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,并注明“来源:四川省金属学会”。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【2】本网站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学会秘书处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作品内容仅供参考,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。

关闭
二维码

关注学会
微信公众号

二维码

访问学会
手机版